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.美麗女人


作詞:劉嘉亮
作曲:羅俊霖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i-9zMsckdTs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聽,我忘了; 我看,我知道; 我做,我瞭解」

聽說現在外國人也開始在用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」了,
他們覺得這種說法很有趣、也習慣了中式英文「long time noSee 」
的用法,這表示語言是很有彈性的,重點在溝通,不在規則。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撼動人心的倫理親情 ——讀《追風箏的孩子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素涼
    名:「追風箏的孩子」(The Kite Runner)

 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故事的背景一開始是在阿富汗,這個一般人都不太了解的神秘國度。阿富汗位於南亞,鄰近伊朗和巴基斯坦,一樣是個回教國家。很多人對於阿富汗稍微熟悉,應該都是911後美國攻打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才略有所聞,我也不例外。當我們對於回教徒的印象,已經跟激進、恐怖份子等聯結起來時,就很難再保有一個客觀持平的態度,而這本書正好適時提供一個緩衝,讓世人瞭解回教徒的一些傳統文化中比較可親的一面。當然書中對於一些種族的鬥爭以及激進份子(如塔利班神學士政權如何掌控阿富汗)也多所描述,可以說隨著主角的成長,我們也在看著阿富汗富含血淚的近代史。當我們大量吸收歐美日本的文化時,往往忽略了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尊重的文化和人(所以才會有吳宗憲的豬奶事件)。透過這本書,自己的心和關懷,都更寬廣了一點。

作者最成功的地方是在描寫人性,尤其是表現主角內心的掙扎,從孩童時期一直到長到成年,隨著年齡、環境等的改變而在心境上的轉化,絲絲入扣。於是一個活生生的阿米爾躍然紙上。我們可以說阿米爾自私、卑鄙,但是卻又無法不正視他透露出的軟弱、自卑。阿米爾是矛盾的綜合體。從小渴求父愛,卻因為自己的性向與成長走向明顯違背父親的期待,那種悖離的恐慌,對於一個單親小孩來說,是多麼無助。當然我不否認父親對阿米爾些許冷漠和失望是事實,只是那種疏離感會造成的原因,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自身的妄想,因為自己無法達到敬愛父親的要求。而哈山這個名義上是他僕人的小孩,竟然跟他分享同樣多的父愛時,叫他情何以堪。所以我不認為阿米爾有把哈山當成他的真正朋友,至少在那個時期沒有。這種君臣式的情感,來自於雙方都不會逾越的那把尺。面對正直、守禮、忠心耿耿的哈山,阿米爾只能逼自己用更強的優越感(出於心中的自卑感)來埋藏這些念頭。事件發生了,或許在那一當下,阿米爾真的只是因為懦弱,眼睜睜看著哈山被傷害而不敢拯救他,但我似乎看到,另一股火苗慢慢的在阿米爾心中竄了起來...。於是阿米爾心中越來越多的天人交戰,只不過是為了要擴展自己想趕走哈山—這個總是跟他分享同一個父親的僕人—的正當性。謊言隨之而來,加以阿富汗政局的轉變,阿米爾重新贏回了父愛。故事在這裡有做了一個分野。

我一直不認為阿米爾再次回到阿富汗時,對哈山的態度有任何改變,即使哈山夫婦為了守護他們的老家,已經被塔利班處決。我覺得阿米爾會決定重新拾起那些他不願回首的記憶,是因為在知道了更驚人的謊言後,自己當初所做的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了。會決定去救索拉博,這個哈山夫婦留下來的骨肉,只是單純想為自己贖罪。當阿米爾知道索拉博遭到像當年哈山一樣的對待時,拼了自己的生命也要將索拉博救出來,主要是想清除那塊壓在自己心口多年的大石頭吧。在救出索拉博到養傷的這段期間,阿米爾應該是逐漸發現,這個小孩子,除了遺傳到哈山的優良技巧外,有更多方面反而更像自己。敏感、自卑、缺乏安全感,索拉博讓阿米爾不斷回憶起童年的點滴。於是我想阿米爾決定帶索拉博到美國去,很大原因是不想讓這個孩子跟自己當年一樣,救這個小孩,就等於救了當年的自己。

mls143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